涂装技术的发展方向
随着建筑涂料的深入发展,涂装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的理念已日渐深入人心,要提高涂装工程质量,除了高质量的涂料产品外,必须要有高质量的配套产品及规范的施工技术与之相适应,一环套一环缺一不可,否则将会出现各种工程质量问题。然而,人们对涂料的性能、质量及价格十分关心,对涂料施工技术及涂料工程质量控制往往有所忽略。在涂装出产线上进行浸涂操作时,有时形成被涂上、下部的漆膜具有厚度区别,尤其是在被涂物的下边际呈现肥厚积存。加强涂装技术的研究,提高涂装工程质量已迫在眉睫。
建筑涂料涂装技术包括:基层处理、腻子、底漆、涂料及施工技术等,其中涂料的研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,大多已有标准可依,而其他几项均属于薄弱环节,标准、规范还远远赶不上发展,加快涂料配套产品及施工技术的研究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。
涂装行业废水处理方式
染料特性、纤维类型、印染工艺及过程助剂直接关乎废水的水质,废水处理工艺需进行区别甄选。
印染行业涉及多种原料,难降解的有毒有机物较多,有些甚至具有致癌、致畸、致突变特性,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。
总体而言,印染废水具有成分复杂、水量波动大、有机物含量高、色度大和可生化性能差等特点,一般宜采用物化与生化组合处理的工艺。
这种制水工艺是化学制取超纯除盐水相对经济的方法,只需对混床进行再生,而且经过反渗透半除盐处理的水质较好,缓解了混床的失效频度。
减少了再生需要的酸、碱用量,对环境的破坏相对较小。其缺点是在投资初期反渗透膜费用较大,但总的比较相对划算,多数电厂目前考虑接受这种制水工艺。
涂装设备工艺布局
1、产量达不到设计纲领:有的设计不考虑涂装设备吊挂方式,不考虑吊挂间距,不考虑上下坡、水平转弯干涉,生产时间不考虑废品率、涂装设备利用率、产品高峰生产能力。导致产量达不到设计纲领。
2、涂装设备工艺时间不够:有的设计为了降低造价,通过减少工艺时间来达到目的。常见的如:涂装生产线前处理过渡段时间不够,造成串液;固化时未考虑升温时间,造成固化不良;喷漆流平时间不够,造成漆膜流平不够;固化后冷却不够,喷漆(或下件)时工件过热。如果涂装设备工艺布局不当,即使各项单台设备制作得再好,整条涂装生产线也不好使用。
3、输送设备设计不当:工件的输送方式有多种,设计不当,对生产能力、工艺操作、上下件都会产生不良后果。常见的有悬挂链输送,其负载能力、牵引能力都需要计算和干涉绘图。阳极电泳涂装法:被涂物为阳极,所采用的电泳涂料是阴离子型(带负电荷)。链条的速度对设备的配套也要有相应的要求。涂装设备对链条的平稳性、同步性也有要求。
打磨分为干打磨和湿打磨,干打磨不用水湿润,湿打磨是在打磨涂层的同时用水或其他湿润剂润滑,以获得更平滑的表面并洗掉磨灰。涂装设备的环境保护现状及解决方法对于现代化的涂装设备线,一般都能知足恒温、恒湿和洁净的空气(空气粉尘含量<。如在打磨硝基漆和过漆时不仅用水湿润还用松香水湿润,为提高面漆的装饰性,在进行抛光前可用极细的水砂纸打磨,也可用肥皂水作湿润剂。打磨的主要目的是:
1、清除底材表面上的毛刺及杂物,如浮锈等;
2、消除工件涂覆面的颗粒、粗糙和不平整度,如刮过腻子的表面在干燥后一般表面粗糙不平整,需要靠打磨来获得平滑的表面;
3、增强涂层的附着力。涂料在平滑表面上的附着力差,打磨后可增强涂层的机械附着力,所以打磨是提高涂装效果的重要作业之一。
打磨底材表面一般采用粗的或细的砂布、木工砂纸等。打磨填坑的腻子层一般用细砂布或磨石。实行零部件面漆后,底漆喷涂后接着喷涂面漆,节省了清洗和打磨工序。砂布和木工砂纸仅适用于干打磨。在湿打磨中涂层和面漆涂层时,采用耐水性砂纸(水砂纸)。根据耐水性砂纸的磨料粒径,分有若干编号,编号越高,磨料粒径越小,砂纸越细。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大型喷塑设备的六安力方机械于2025/8/20 12:20:12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luan.mf1288.com/wuxiyibai2016-2882535054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