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D 电影为什么现在开始成气候,以前用胶片拍3D,一套摄影机有三四十斤重,到了数码时代,3D摄影机已经不到10斤。在放映的时候,以前的胶片3D电影必须两台放映机一起放,稍微一不同步电影就毁了。电影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得3D电影快速上马。
这几年3D电影一直集中在动画领域,那是因为动画片加30*的投资就能变成3D的了,只需要后期弄弄就行。真人实景的3D的投资就得比2D的多一倍了。立体摄影器材、后期制作、选景、耗时等都牵涉到费用问题,而且如果拍得不好,后期用的时间会更长,花的费用也相对更多。”
1.空分法。电影院中普遍采用。一般用偏振眼镜观看,也有用光谱眼镜的。
2.不闪式。不闪式3D 电视方式是接近我们实际感受立体感, 不闪式3D的特点:有关视角方面,在视听推荐距离内观看时不闪式3D全然不成问题。比如,除了在一米以内站着、坐着或者用非常不正常的姿势观看电视以外,在3D电视视听推荐距离内观看时没有任何问题的。缺点是播放1080p时只有540p,也就是画质减半,导致效果不明显。
3.互补色。是另一种3D立体成像技术,有红蓝、红绿等多种模式,但采用的原理都是一样的。
4.时分法。时分法需要显示器和3D开关眼镜的配合来实现3D立体效果。时分法所采用的立体眼镜构造有些复杂,当然成本也高些。
优点:应用得为广泛,资源相对较多
缺点:1、戴上眼镜之后,亮度减少较多;
2、3D眼镜快门的开合在日光灯作用下与左右图像不完全同步,会出现串扰重影现象;
亮度增益决定了一块银幕终呈现影像的亮度, 一般在1.0?3.0之间。但是,它又与散射角密切相 关。可以理解的是,它是把幕面反射的光线聚拢来 才能实现亮度增益大于1的结果。也就是控制散射 角,使得反射更集中于观众区,因而看上去更亮了。
可见散射角越小,亮度增益越高。但是,散射角越 小,我们视线垂直正对银幕的区域越亮,离开视线 垂直正对银幕的区域就暗了,这就是高亮度增益银幕所带来的太阳斑效应。这种现象越严重,我们看上去影像亮度的均匀度越差,正所谓中间亮四周暗。
因此,亮度增益数值并不是越高越好,我们只 能在放映机流明输出与银幕亮度增益之间做平衡,
以上信息由专业从事金属银幕价格的巨星银幕于2025/5/8 11:19:17发布
转载请注明来源:http://luan.mf1288.com/whyingdong-2860853061.html